最近,上海创意产业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亮点”频现,比如:成立了上海创意产业协会、18个创意产业基地正在集聚一批从事创意经济的企业。这是上海寻求“十一五”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经济层次的一个有力举措。
就基本内涵而言,创意产业是具有原创性、具备明显知识经济特征和高度文化含量的一种产业。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将原创性的文化创意规模化、产业化,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在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中,主要增值部分是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之中。
上海发展创意产业,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例如文化氛围浓郁、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各方面人才较为齐备、相关配套产业比较健全,以及各种服务设施比较完善。但是应该看到,要打造上海的创意产业,还有待于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首先,要有宽容的态度。创意产业需要大量创造性人才,而许多有创造性人才在行为举止上往往会与众不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这些创造性人才的描绘是:“与常人相比,他们有时显得很幼稚,有时则很文雅;有时有破坏性,有时则很有建设性;有时更疯狂,有时更理智。这种人物独立思考,很自信、有自主能力;争强好胜,感情外露;智力兴趣广泛,特别表现在乐于去对付各种形式的困难和挑战。”这一描述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创意人才,但是绝大多数创造性人才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类似的行为特点。对此,有关方面和相关人士要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以一种包容之心来对待创意人才,容忍他们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犯一些“错误”。
其次,要有宽松的环境。创意毫无疑问需要宽松的环境。创造性劳动因为具有创新性,大多无先例可循,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有时需要几经周折、反反复复才能看到一丝希望,取得一点成果。因此,给予创意产业的发展以一种宽松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从事创意产业的企业要有一种激励机制,而且这种激励机制要有别于一般企业,有关方面除了要“扶上马、送一程”,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外,还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要根据创意产业的特点,在宣传和交流等方面提供便利,激发出更多的“Idea”(创意),孕育出更多的好点子,好企业。如果急功近利,就很难使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即使生产出一些产品也可能质量不高。
第三,要有宽泛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两类人才:一是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二是常有灵感闪现、创意迭出的创作者。这两类人才的产生,都对目前的教育体制和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中学或大学,强调标准答案、注重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很难培养出创意人才的。在我们的学校和社会中,要多出一些“忽发奇想”的人才,其想法可能是“荒诞不经”,也可能被视为“离经叛道”,但是这正是创意产业所需要的创新方式。同时,创意产业的管理者不仅要掌握企业管理理论和实务,更要注重研究和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歌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从事创意产业的员工,就更不能用标准化的手段来管理,这也向现行的管理和教育体制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原载于《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