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拒绝“孤芳自赏”

上戏创新体制,教育演出面向社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5-09-08浏览次数:398


  “教学实践展示月”活动再度开始、艺术创作中心和演艺中心相继成立……上海戏剧学院创新艺术教育体制,近期频推改革举措,让艺术教育“走出深闺”。
  艺术教育不能“孤芳自赏”。从去年起,上戏推出一年一度的“教学实践展示月”活动。展示月里,全校师生演出30多场,包括京昆合演《桃花扇》,话剧《猜一猜,谁来吃晚餐》,音乐舞蹈、戏曲和戏剧小品专场演示等。所有演出不再自娱自乐,而是首次面向社会,推行低价票演出,吸引许多市民观看。市场的及时反馈,让师生明确了改进和努力方向。
  以前,上戏师生的艺术作品经常“养在深闺人不识”;如今,学校艺术创作中心好比艺术文本孵化器。师生有了好本子,中心将组织文艺界人士来号脉,使作品与市场需求更好对接。中心迄今已组织落实一批反映现实题材的新剧目创作,其中有两部新作已投入排练。文本孵化成功后,由学校演艺中心负责引进社会演艺资源,为新剧目进行包装,进行市场化运作。
  上戏在艺术院校中首创“三明治”教学模式。以往,戏曲、舞蹈专业学生中专毕业后面临两难:去院团工作,就放弃了升学机会;继续读书,会失去宝贵的舞台青春。如今,上戏为这些专业的中专毕业生保留学籍5―8年,学生毕业后可先进入院团工作,之后还可回炉读大学,加深艺术造诣。开门办学,整合各方资源。上戏四处出击,与上海昆剧团联手开办十年制昆剧班;与中国皮影、木偶协会合作,开办国内首个木偶本科班;与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歌舞团联合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为满足社会对“蓝领”文艺人才的急需,上戏近期还开办了舞美制作、服装制作、绘景、灯光、音响师、乐队伴奏等一系列专业大专班。


(原载于05年6月4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