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里,蔡正仁、岳美缇、张洵澎、王芝泉、顾兆琳、张铭荣等昆剧老艺术家十分高兴地当起了考官,仔细考察80名来报考昆剧表演班的学生。这些考生,是从上海、江苏等地2000多名学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其中的20名将被最终录取。10年后,他们将怀揣本科文凭,投身到昆曲艺术的舞台上。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常务副校长徐幸捷欣喜地说,从这些优秀的昆曲“苗苗”身上,他看到了昆曲艺术的希望。
被誉为“百戏之师”的昆曲,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2001年5月18日,昆曲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据悉,最近文化部、财政部出台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09年,以地处长三角的上海昆剧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和浙江昆剧团为龙头,建立昆曲艺术生态保护区,使其成为昆曲剧目创作中心,昆曲艺术传承中心,昆曲艺术交流普及中心,昆曲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中心。从长三角地区招收一批昆剧表演班学生加以集中培养,正是建立“长三角昆曲生态保护区”的一项重要举措。
最新招收的这批20名学生,将和去年业已招收的40名学生一起,为上海昆剧团等进行闺门旦、小花脸、小生行当的补缺。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市教委给予每位学生每年5000元的消费补贴,并制定了定向性培养等措施。在中专6年、本科4年的教学中,老一代昆曲艺术家们将倾囊相授,教授他们180折传统剧目,使这些学生成为能继承、能发展、能创造的高层次昆剧艺术的工作者。这也是我国首次有计划、成建制地培养本科学历的昆剧表演新一代接班人。
“一出《十五贯》,救活一个剧种(昆曲)”。除了培养一批昆曲表演的接班人外,文化部在《方案》中还提出:在未来的5年里,全国还将抢救15部濒危的昆曲经典剧目,新创10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剧目;完成200出昆曲优秀折子戏的录像工作;挖掘和整理一批珍贵的昆曲文物和历史资料;举行昆曲的旦、小生、老生、净、丑以及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笛师和鼓师的培训班,培养一批潜心昆曲艺术、德艺双馨的专门人才;培养一批热爱昆曲艺术的忠实观众;使昆曲艺术的生存状态与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相匹配,使古老昆曲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原载于05年5月3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