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招生报名火爆 难掩人才流失困境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5-09-09浏览次数:853

    尽管连日来上海寒流涌动,一年一度的招生考试却使上海戏剧学院的校园内始终热潮难挡。虽然最受瞩目的表演系和主持人系的招生考试要在3月举行,但今年提前开考的舞美系和戏文系却已经让人诧异于“艺术青年”之众多。在昨天刚刚结束的舞美系初试中,仅上海考点就有2700余人报名,比去年净增了1500人,而录取比例只有4.7%。上海戏剧学院报考人数的众多和上海戏剧舞台人才的匮乏,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悖论。这其中,考生的录取标准和毕业去向,或多或少影响着这个事实。


文化素质:内部也有争议
    戏剧学院每年的招生,选拔的公正度和考生的文化素质始终是两个敏感的话题。对于前者,上戏的宣传部长、曾经在表演系待了7年的张生泉老师说,每年招生,主考老师都要签订命题保密和招生纪律承诺书,在上海的考点有7-9个评委老师,背靠背各自打分后再共同决定。而去外地招生,更是所有老师集体活动,回来后还要看考生录像严格审定。
    比之去年曝出中戏招生黑幕的黄定宇事件,上戏的人才选拔确实显得“干净”很多。然而,考生的文化素质,却是包括上戏在内的所有艺术类院校挥之不去的弱项。对此,教务处长陈其毅表示,上戏一直很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因为历年来的教学表明,学生的发展潜质往往取决于他们的文化素质。诸如现今在影视话剧圈都很“红火”的徐铮,当年在表演系就能自己改编卡夫卡的《狗》。而像山东有一个定向培训班,每年都“突击培训”了很多上戏考生,虽然他们进来时往往都是专业尖子,但是培养几年后却发现后劲不足。
    尽管如此,即使是在学校内部,“文化课差一点没关系”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因为很多在英语等文化课上过不了关的学生,确实在艺术专业上显示出优越的天赋。
    不过陈其毅的态度很坚定:“学生只有过了国家规定的艺术院校的文化最低录取线才能进上戏,而我们学校每年的文化分数线都比国家规定的高很多,所以在同类院校中我们可算是情况很好的,但是我们还是在努力通过招生方法的改革提高考生的文化素质。”


毕业去向:人才难留舞台
    面对戏剧日益边缘化的生存境况,很多上戏毕业生毕业后都不再从事舞台艺术。像表演系的很多学生都活跃在影视圈,而戏剧文学系的毕业生也很少留在清贫的舞台,除了影视编剧这样的“对口”工作,更多从事着记者、文案这样的相关行业;至于舞美灯光专业,去一个剧团工作的机会更是凤毛麟角。
    面对这一“现实”,以培养舞台艺术人才为主的上戏现在也开始“多元发展”,不仅增设了音乐剧表演、动漫设计、广播电视编导、艺术教育这些新型专业,也把原来“理论-教学”的模式改革为“理论-教学-创作-演出-市场”。
    “现在很多考生还是很盲目,冲着明星梦来上戏,其实还是应该慎重。”张生泉说。不过,另一个极端是,很多考生家长怀着极为功利的想法带孩子来到上戏,在他们眼中,毕业后艺术人才所可能获得的巨额薪酬才是最大动力。所以现在,像导演系这样“局限性”很强的专业,今年只有100多人报名。

(原载于05年2月1日《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