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通道 扩展辐射功能 上戏营造文化“硅谷效应”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5-09-12浏览次数:168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上,市政府将华山路戏剧大道列入上海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借助戏剧大道、创意学院、虚拟实验室等搭建的平台,上海戏剧学院正在突破象牙塔,寻找和营造上海文化的“硅谷效应”。
   
    举办大型活动,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兴师动众的排练、合成。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无需成千上万人聚在一起真人“实战”,而只需点点鼠标,就能逼真模拟活动效果。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贺寿昌昨天向本报记者透露,总投资1600万元,利用信息、网络等技术搭建的“多媒体演艺虚拟空间合成实验室”,今年年底将正式启动,今后,举办大型活动的排演成本将大大下降。这是上海戏剧学院进一步打通服务城市文化建设的通道,扩展辐射周边功能,努力形成文化“硅谷效应”的又一个实质性步骤。


    接通市场,一年演戏200场
    几天前,上戏、话剧中心、中福会儿艺等文艺单位结成“演出联盟”,标志着华山路戏剧大道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如果说美国的硅谷是斯坦福大学科研人员的实践基地的话,那么“初显端倪”的戏剧大道,将是上戏培养人才和打造文艺新品的最大实验室。
    过去的上戏,较少与社会交流,是真正的“象牙塔”。戏文系的学生写了个剧本,教授打分之后就被束之高阁;舞美系的学生搞设计,出个图片小样也就完事。多年以来,学生少有实践机会,进了文艺单位后,往往很长时间都适应不了工作岗位。
    于是,一场有关上戏办学模式的讨论不久前在师生中热烈展开。讨论结果是,上戏决定把原来“理论、教学”两个教学环节扩大到“创作、理论、教学、演出、营销”5个环节,上戏试图从关起门来办学开始融入社会、接通文化市场。
    很快,上戏举办了第一次“教学演出月”。话剧《大风歌》等10台剧目竞相上演。学生们第一次组织营销队伍,到社会上向观众推销戏票。话剧观众渐渐知道:上戏不仅有无数“准明星”,还有精彩的演出可以欣赏。随着戏剧大道联盟的成立,上戏更可以借助话剧中心、儿艺等较成熟的票务运营机构,把学校精彩的演出推向社会和市场。
    “教学演出月”后,师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02工作室”、“周可工作室”等话剧创作的工作室纷纷运作起来。事后的调查表明,有9成以上的师生认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拓展了我们活动的空间”。这学期开始,每个周末,4个剧场中至少要有2个剧场在演出,这样,上戏一年将演出200场,这在以往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服务上海,文化发展智囊团
    上戏不仅是上海文艺院团的人才库,也是上海文化建设的智囊团、生力军。今年,上戏成立了全市第二个“艺术创作中心”,以此全面调动上戏师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写剧本、排大戏、为上海各院团输送剧本,目前,一批选题已经落实。上戏最近举行的“剧本朗读会”后,《禅师与营妓》等剧本立即被话剧艺术中心“买断”。
    与此同时,上海大学生戏剧实践基地也落户上戏,上戏将通过举办戏剧演出比赛、举办学生戏剧节、戏剧夏令营等活动,把基地办成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
    顺应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上海戏剧学院又以前瞻性的眼光,参与了不久前在浦东张江建立的创意学院的建设。
    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艺术院校之一,上戏还将积极筹备各类国际性学术和演出活动。下个月底,第三届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将在上戏开幕,7个国家和地区的剧目将应邀参演。同时,上戏还在筹备国际一流艺术院校校长论坛,通过论坛这一平台,上戏就可与世界一流艺术院校进行对话、学术交流、项目合作,藉此迅速提高上戏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原载于04年10月26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