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戏剧学院建院60周年。这所海内外著名的艺术高等学府已先后培养了上万名戏剧、戏曲、影视、舞蹈、美术、文学等专业人才。这里,曾走出学者、作家余秋雨,曾走出10名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金奖的获得者,曾走出一大批中国文学艺术最高奖的获得者。中国第一位电影百花奖演员,第一位在百老汇音乐剧舞台上扮演主角的中国人,经过专业训练的第一代藏族演员,都在这里将青春与梦想升华为事业的辉煌。
2000年4月,上海戏剧学院从直属文化部领导划转为部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他们抓住机遇,用改革来应对挑战,用创新来抢抓机遇,用发展来凝聚人心,5年多来,其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发展质量之高,为人瞩目。许多教师反映,现在是上戏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在教育部、文化部和上海市的关心下,上戏纳入市教育与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艺术大学的目标定位。学院转制不久,市委、市政府就对上海的高等艺术教育布局作出战略性调整。2002年,原上师大表演艺术学院及上海戏校、上海舞校并入上海戏剧学院,使学院从单科院校发展成戏剧学院、戏曲学院、舞蹈学院(筹)、电视艺术学院四个学院和两所中专的全新格局,办学实力得到整体提升,招生增幅达2.39倍,去年办学经费为2000年的6倍。
实行属地化管理后,上戏积极在教育改革上找突破口,在学科创新上下苦功夫。学院去年对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创新,将教学实践、创作演出、市场推广三结合,举办了有10余台近30场演出的教学实践展示月和制度化的双周演出。学院申报的戏剧、戏曲、舞蹈表演专业与舞美专业被列入市十大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中国戏曲史》被市教委评为2004年度市精品课程,《中国话剧史》被评为市重点课程。去年,学院还建立起艺术人才与艺术创作两个中心,举办了四届新剧本朗读会,开展了一系列创作研讨活动,至今已组织到90余部原创剧本,并重点组织了《天堂的风铃》与《英特耐雄奈尔》两部原创话剧的创作。其中《天堂的风铃》已在上海17所高校巡演30余场,获得广大师生好评。
近年来,学院抓改革,求创新,谋发展,努力开拓出一批与艺术学科密切相关的创新项目。由学院创意筹建的戏剧大道被列入上海文化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戏剧大道演出联盟去年10月启动迄今,已先后举办国际儿童艺术节、首届大学生戏剧节和第三届国际小剧场展演,演出剧目91台,上演场次近800场。学院去年10月还与浦东新区政府合作,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创办了着眼于建设培养创意战略人才、高端人才和艺术科技复合型急需人才的创意学院。目前,首批培训班已开班。
(05年12月1日《解放日报》 记者 端木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