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戏附中艺术家的摇篮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7-03-21浏览次数:23


    新华网上海频道3月20日报道: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创办三年来,大批优秀艺术人才脱颖而出,硕果累累。日前,据上海市普通高校艺术类统考成绩公布,上戏附中99%的考生拿到了合格证书。表演类全市500多名考生中,上戏附中有2名学生进入了前5名,有5名学生进入前20名。艺术编导类700多名考生中,上戏附中有4位同学进入前40名。美术类7000多名考生中,上戏附中有4位同学名列前300名。

    首届毕业生90余人,成为引人瞩目的新星。已有4位学生王林、朱梦、赵怡君、袁俊豪,通过参加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尖子学生常年考,分别获得戏文系、舞美系文考通知。王林还通过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业考,并已拿到文考通知。秦峰通过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专业考试,获文考通知。王欢获参加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考试,获专业考试成绩第一名。艺术班还有相当一批同学,分别进入了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表演、文学、导演、播音与主持的复试和三试,正做最后冲刺。上戏附中初步实现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人才、为全国综合类大学输送具有艺术特长生的目标。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是上海市唯一一所艺术特色高级中学.在三年前,由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上戏附中依托静安区教育局的教育资源、文化氛围和高级中学的管理模式,由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所有的艺术专业课的教学及艺术课程管理,教学严谨、课程规范,与高等艺术院校招考配套、接轨,旨在培养既有扎实的高中文化知识,又有一定戏剧影视表演(含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美术技能的学生。上戏的艺术大门是向附中学生敞开的。余秋雨的学术讲座、斯琴高娃谈艺术人生,上戏附中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听得津津有味。法国表演艺术家在上海戏剧学院开表演工作坊,上戏附中请她给艺术班学生上了一堂关于小丑表演的课,学生们反映大开眼界。经过三年的悉心培育,小荷尖尖,崭露头角。“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表演、文学、美术三个专业,各有一批尖子人才破土而出。上戏附中创办三年来,创造性地设置高中阶段的艺术课程,激活了学生的艺术潜能。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各个专业都写出教学大纲,编写了《表演艺术言语训练》、《声乐与语言发声》、《散文写作》、《现代文学作品选读》、《古典文学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故事赏析与写作》、《现代戏剧小品与戏剧片断》等10本教材。前些时候,上戏附中举办了一台展示教学成果的汇报演出。著名学者余秋雨看了这台节目后高兴地说:“看舞台上的一招一式,就知道是‘上戏’老师教出来的。” 去年春节,上戏附中组织了一个青春艺术团,到上海儿童福利院为孩子们演出,,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好评。

    许多学生在市级以上的社团文化节中摘取桂冠。朱李�在赴悉尼国际少儿艺术节参加《茉莉花》器乐合奏,获得了优秀节目奖。文学班学生许以的作文《蔓妙的事实》入选《2006年上海市最佳作文选》。文学班学生司徒纯纯在上海高中生英语歌曲大赛荣膺一等奖,去年1月被选送到伦敦参加英国语言学校组织的英语培训。这是她获一等奖后主办方给予的学习奖励。去年9月2日,2006年济南市第三届荷花仙子选拔赛结束。上戏“姊妹花”包揽冠亚军。“白荷仙子”张乐、“红荷仙子”张梦瑶都是泉城女孩,张乐在上海戏剧学院读大三,张梦瑶是上戏附中高二学生。张梦瑶的自编舞蹈《明湖秋月》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她投入的神情、优美的舞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举手投足间透着一份秀美,一份伶俐,引得台下掌声此起彼伏。去年8月底,瑞典“哥德堡号”访问上海,上戏附中学生张心枝代表上海市民的将一把意喻能打开上海之门的“金钥匙”转交给哥德堡市市长。

    司徒纯纯在她所写的一篇题为《有梦就可以飞翔》的文章中写道:“我是一个文学班的学生,如果将我比作一条鱼,那么附中的校园就是我的海洋。我深深地爱着这片海洋。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有了能够飞翔的翅膀。让我们就这样带着梦想在上戏附中的天空里燃放出耀眼的光芒吧!”现在,首届毕业生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飞向社会的大舞台,他们将为学校的历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