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选部分参观感言:
冷冰冰、硬梆梆的钢铁世界,包裹着一颗颗热血沸腾的赤子之心;动辄与世隔绝,在茫茫海上训练数月,远离美服佳肴,远离家人故土,却心系祖国和人民。阳光明媚的五月天,我支部开展了组织生活,有机会得以参观东海舰队某部,军队对于一般人都是神秘而陌生的,能有这样的参观机会实属难得。
解放军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高大正义的形象,望着浮在江面的两个庞然大物,对于军人的崇敬敬仰之情就更加油然而生。笨拙的顺着入口爬下去,满眼都是管道、表盘,容身之所极为有限,绝没有豪华游艇的宽敞舒适,触手可及的都是冰冷丑陋的器械。俯首屈身小心翼翼的从一号舱蹒跚到六号舱,待了仅仅十余分钟,已经难以忍受舱里的浊闷空气,迫不及待想要重回阳光灿烂的世界,要知道舰艇上的官兵大多数时间都是要在舱里度过的。
这次零距离的接触海军舰队,对于军人的生活有了更为切身的体会。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为了祖国人民的长治久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我们在地方岗位工作的人,更应该向他们学习,站好自己的岗,做好自己的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舞美系辅导员 武世刚)
生平第一次登上潜水艇,呆了没多久,就感觉低气压带来的窒息感。当听说战士们每年需要在这样的环境工作八个月,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魏巍以前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答案是志愿军战士。而今,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生活在和平年代中的人沐浴着和风细雨,很难想到还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国家与人民财产的安全,牺牲了自己的安逸,在艰苦的环境里奋斗着。感谢他们,为共和国的安宁奉献青春与血汗;感谢他们,让我更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学会满足,学会感恩。(表演系辅导员 陈莹)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信仰;每个群体,都有每个群体的精神。为了人民利益而默默无闻甘受寂寞的军人,是我们不可忘记的。(戏曲学院辅导员 曹颖)
参观某舰艇后深感震撼。神秘的面纱背后竟如此不平凡。让我们不由得感叹:平凡的生活其实是最幸福的生活。(电视艺术学院辅导员魏燕玲)
从舰队归来,触动很大。这种触动不仅是感官的,更多的来自心灵。身处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海军官兵能静心持守着自己的岗位,常年与大海、舰艇为伴,以人民为念,坚守着、享受着这份淡泊和宁静,我们身处象牙塔的师生还有什么理由不能静心学习、做学问?!(研究生部辅导员 李冬梅)
这是本人第一次亲密接触只有在美国大片中才能一见的军事潜艇,在狭小的船舱内穿行,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管道和仪器,还有密封的以备失事时用的食物和水,听着舰长介绍执行任务时的工作环境,长期没有新鲜空气、空间狭小、“与世隔绝”、对亲人的思念等等,对他们的敬佩油然而生。(学生处张国丽)
通过狭窄的直梯进入了核潜艇参观,黑暗、闷热、管线密布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座巨大的迷宫。好不容易有些适应又跟随队伍下到了第二层,我仿佛进入了一个“袖珍型”世界,宿舍的床铺短而窄,空间矮而挤,三四间宿舍只能供近百名战士轮番休息;厨房只有一平方,只有在靠岸时才能使用,战士们出航时只能吃罐头为生。再下一层,我们来到了潜艇的指挥部,也是相对最宽敞的地方了,我们一行15人前胸贴后背的挤在一起听讲解,这里仪器开关密集,要驾驶这个高科技的庞然大物保家卫国,现在的战士具备的不仅是勇气,还能掌握如此高精尖的技术,让我们由衷佩服。(学生处 姚远)
当我踏上军舰,记忆仿佛一下回到了1998年。那时我和战友们一起踏上了某海军的登陆舰参加卫勤演习,指导海医系的学员在战地对伤员进行包扎救治,在海上一漂就是半个多月,艰苦在所难免。但是这段军人经历让年轻人在历练中成长,是我一生值得珍惜的财富。(学生处张秋霞)
(供稿/学生处 编辑/雨田)
图为海军官兵们和支部党员们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