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一日晚,赶着夜色朦胧,我一下班便兴致勃勃地从闸北奔赴静安,连晚饭都没顾得上,一切只为了在上戏创意学院二楼所举办的M. Style设计讲堂第一讲——跨界设计师的数字奇想,来讲课的正是一位为推动数字娱乐和跨界互动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的跨界设计师——丁肇辰老师。
看题目“跨界设计师的数字奇想”,一个非常吸引我的有趣的课题,跨界这个词我并不陌生,但是在设计行业中跨界,并能像丁老师这样做的如此好的实属罕见,通过丁老师对自己经历的介绍我才对这位设计师的“数字奇想”有了初步了解,原本修建筑的丁老师受了多年的建筑设计的熏陶,在求学之路上一直被培养成一位建筑设计师,然而对丁老师来说,他的兴趣越来越偏向于与数字有关的例如网站等有关的项目,但是正因为他的导师的大力鼓舞,经过不断钻研努力,他逐渐从建筑专业的学生跨界成为一个热衷数字交互设计的设计师。
最初被作为建筑师培养的丁肇辰老师,就算是跨界到数字设计领域,心中还是有一份建筑师的情怀。他最想做的是“用数字技术改变建筑墙面几千年来一成不变的状态。”他给大家演示了他曾经参与组织的数字娱乐节、户外大型数字互动广告和数字技术搭建的绚丽舞台。这些数字交互技术的采用改变了建筑与人类的关系,使这两者的关系变得动态。2009年的数字娱乐节主题是人性化的数字,把原本比较难了解的一些交互内容变作一般人可以了解的,是出现在公众场所中,用人们比较可以了解的方式。其实人性化数字从08年数字娱乐节已经开始了,丁老师在采访中曾说过:“试着把一些表演活动整和进来跟互动放在一起,跟 VJ放在一起,这些其实都在说明。如一些作品,有的是用在建筑上、车子上的、游戏的,像刚开始几年展的互动内容和作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一些概念,像黄心健的一些作品,因为他是新媒体艺术家,所以他的作品,人们必须透过第三方才能了解,我现在做的是要把第三方拿掉,让人们可以直接碰触到这个游戏,了解到他的内涵是什么。甚至比如说,08年展览的作品里有个叫《幻想建筑》的作品,当时展出作品最多的是一个插画家,他从小是学建筑的,后来转去画画,后来又做游戏总监,他过去的画画都服务于他做的游戏,你可以说它是一个艺术作品,但实际上它的使用层是非常低端的。”
丁老师参与的设计项目数不胜数,如2010,“全息影像展示台”展台;2010,“中国红星奖米兰设计周”展场;2010,“果奇网”网站;2007年“移动的祈祷”……他在演讲中给我们看了许多生动的案例研究,数字化名片管理的设计,“鲨鱼吃寿司”的互动抽奖游戏,奇特的想法,新颖的设计,让我们连连叫绝,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丁老师带给我们视觉上的绝妙感受,更能感受到这位数字设计老顽童对数字设计的不断探索与追求,他在讲座中还说到,他最自豪的是他这些年的教师生涯中,曾带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到米兰,到各类世界展台上,让世界了解中国的设计,让新生代的设计师能有更宽广的设计平台,我觉得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他曾把学设计的中国学生以及他们的作品带到了意大利米兰设计博物馆,冲击了国外设计者对中国设计者的成见。他现在负责上戏虚拟实验室的教研工作,也致力于促进中国数字交互设计与国外的交流,如这次他将韩国学生带来上海进行学术交流,与会者从设计机构在中国和韩国将有机会会见商界领袖,学术领域的专家进行沟通,灵感和创造性的刺激与激情。
在丁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的人生故事后,他更是慷慨地和我们聊起了人生之道,有一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人生道理,比如学会整合你的人脉,整合你的时间,整合……这个词语在丁老师的讲座里时常听到,我认为,在设计师的世界里,创意绝不只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在任何一个创意诞生后,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整合应用,从人脉到资源到商业化应用,没有一样不需要大量的精力,只有合理掌握好一切的资源配置,才有可能有成功的案例出现。
丁老师的讲座结束后,大家还热烈讨论,轮番请教丁老师各方面的设计问题,丁老师的耐心解答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我想,这正是所谓的传到授业解惑吧,不知道这对丁老师来说,是不是又一次的从设计师到教师的跨界呢?但我相信这种跨界是自然而然的,正是这种谦虚传授知识的耐心,广泛传播知识的魄力,无私的人格魅力,才使丁老师不断在数字娱乐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也希望作为他的学生,我能在自己的设计道路上集思广益,越走越远。(文:10 MFA 数码艺术 朱乐艺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