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国际影视教学交流工作坊顺利启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1-09浏览次数:400

当地时间10313点,由2名老师和5名学生组成的上海戏剧学院交流访问团顺利抵达苏黎世机场,2011年度瑞典、瑞士、中国三国影视教学交流工作坊正式开始。本次交流活动的参加方有上海戏剧学院,苏黎世艺术大学和斯德哥尔摩电影学院,交流时间为20天。期间,中方同学将和其他两国学生一起完成一项短片拍摄计划。

当上戏代表团抵达苏黎世机场时,苏黎世艺术大学的5名学生和该校中国籍讲师宋云龙在机场迎接。有趣的是他们并没有安排接送车辆,而是带领师生乘坐苏黎世的城市公交系统到达学校,据了解,这样的安排是因为此次工作坊短片拍摄的主题为“城市”,瑞士方面想让学生从一下飞机就深度体验苏黎世城市的交通,从细节着手的认识这座城市。一路上,中外学生相谈甚欢,瑞士学生向中国学生介绍了苏黎世的城市特色,在公交车上观看城市景观,双方有了初步的语言上的磨合。

抵达苏黎世艺术大学媒体学院后,该校的露西教授、芭芭拉教授和斯德哥尔摩电影学院的玛丽安娜教授、麦克老师在学校餐厅热情的迎接上戏代表团,大家在学校屋顶共进午餐。紧接着全体人员就到教室里进行会议,三方简短的进行了自我介绍,东道主瑞士方面向大家介绍了这次交流的具体事项并安排了相关事宜。当晚,大家在学校的屋顶平台举行了冷餐会,并且热情邀请了中方学生的瑞士“家长”与学生见面,中方学生陆续跟随家长们回到了苏黎世的“家”中。

第二天,工作坊正式进入了紧张的工作,中国和瑞士的学生每人做了一个20分钟的自我展示,介绍了各自的情况并播放了自己的短片作品。在每部作品播放后,同学们都会进行一个简短的讨论,瑞士学生对中国学生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学生也阐述了对于瑞士学生作品的见解和看法,各国的老师也都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不同的文化角度剖析自己的作品使得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又有了新的认识,也了解到了中西方在故事片以及纪录片制作上的差异,现场气氛热烈而愉快。露西教授表示对中国学生的表现很满意,改变了以往他们对中国学生不敢提问、不爱发言的旧印象,她表示对本次交流活动的成功充满信心。

第三天,三方学校的老师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的发展情况。姚扣根老师的讲座,放映了三个片段,纪录片《外滩轶事》的以第一人称的开场介绍、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元春省亲”进大观园的片段、戏曲《牡丹亭》中“游园”的一句唱词。姚老师用这三个片段,形象地说明了当前中国纪录片借鉴了中国故事艺术的传统手法,及其当前影视剧传承了中国传统文艺描写空间的审美技巧的特点。如:在讲述故事中穿插空间的描写,从个人主观的眼中展现客观空间的景色,以个人的情感给于空间万物有感情色彩。这种不同西方对空间的纯粹描写,希望给中外学生一个更开阔的空间视野。张小鸥老师的讲座,讲解了有机沉默在戏剧教学中重要作用。人与人的交流,没有口头语言,仅仅是动作的表情语言与肢体语言,能在一定的空间造成正常或非正常的交流。影片是她所带的班做的一个小品。这个讲座给与学生从城市的物体转移到对空间中人的关注,对空间的关注转移到对人们动作的关注,重点在于对人与人非口头语言的关注。这个讲座对提高学生对城市人群动作细节的观察提供了帮助,对绕过语言障碍后的抓拍城市人群的无言信息,挖掘背后蕴藏的生活精神意义,起了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外方学生表现出了对中国式教学的浓厚兴趣。

来自中国、毕业于苏黎世艺术大学的宋云龙硕士也为我们播放了他的纪录片,该记录片记录了宋云龙生活在山东农村的奶奶的生活。感情细腻,表达顺畅,感动了在场的师生,尤其是中国学生更是产生了许多的共鸣。

之后,工作坊将进入实质工作阶段,同学们都表示对接下来的共同合作充满了期待。(文:陈玮  图:慕泽汉  编辑:榕树)

 

中国和瑞典、瑞士师生在学校餐厅会面合影

 

图为姚扣根教授做讲座

 

图为张小鸥老师做讲座

 

图为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学院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