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古拉之子》背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0-18浏览次数:1985

10月10日至1014日,原创音乐剧《德古拉之子》在上戏黑匣子的上演轰动了整整一周。原本并不大的黑匣子几乎场场都爆满,不仅座无虚席,连二楼观演区也站满了观众。在校的师生都纷纷前来观看。

我校韩生院长也亲临了现场,观看了音乐剧《德古拉之子》。韩院长在观看完演出后,与主创人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韩院长首先肯定了这出由10级导演MFA学生马达原创的音乐剧。韩院长表示,这部音乐剧从剧本创作、导演手法,到作词作曲,各个方面都体现了我们导演研究生的才能与实力。同时,也希望《德古拉之子》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打磨、不断改进,比如剧本的完善,文学性的突出,将来可以作为我校对外交流的演出剧目之一。韩院长还提出《德古拉之子》在对我校音乐剧专业的建设中也起到了好的作用。

记者特此采访了导演系系主任、本剧导演马达的本科班主任卢昂老师。首先,卢昂老师表示十分欣慰,对于学生马达同学取得的成绩,包括当时05导演系的毕业大戏《巴黎圣母院》在内,马达已经拥有七到八个自己原创的音乐剧作品,并且在校内外都颇受欢迎。卢昂老师表示,学校对于这样的人才应该予以鼓励和扶持,既能编又能导,自己还会作词作曲,协调统筹的全能型人才实属不易。如果能有更多更大的平台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的才华尽情的展现,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才涌现。

采访中,卢昂老师也提到了对音乐剧的看法。音乐剧作为一种由西方传来的艺术样式,融合了话剧、歌剧和舞台剧,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对于这种全新的艺术样式,我们首先应该做到模仿,掌握其内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再做革新和个性化的处理。马达的《德古拉之子》可以说是较全面的掌握了音乐剧的特点,模仿得比较接近。但由于本剧初见雏形,也受到了不同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很多方面还做得不够精致。在改进方面,卢昂老师提出,对于人物的内在矛盾的刻画还应该更加戏剧性,纠葛可以越加强烈,使情感的流露更加真实。在表演方面应该更注重声、台、形的基本功训练。从而使舞台呈现更加的完整、扎实和流畅。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体会到了卢昂老师十分希望可以给上戏学子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比如,他提到的美国纽约每年78月份都有一个音乐剧节,是为热爱音乐剧创作而苦于没有机会的年轻人举办的。中国当代的观众如此喜爱音乐剧,为什么在上海不能为这些热爱音乐剧而富有才华却没有机会的年轻人搭建一个平台呢?卢昂老师建议,比如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完全可以设置一个“音乐剧边缘戏剧节”。卢昂老师主张,上戏就是应该“出戏出人”,可以将更多的作品带出上戏,走向上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明年的第三届校园戏剧节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和平台。

音乐剧《德古拉之子》的演出已经落下了帷幕。但在演出的背后,我们思考了更多的问题,比如,如何为学生们搭建更多的平台,如何使学生们的才能得到尽情的展现和发挥,在此过程中,老师、学校又应该如何更好地扶持、帮助学生?这想必也将成为我们今后将不断探讨和完善的话题。(文:学生记者 徐缘缘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