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戏剧节】轰轰烈烈的爱国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0-25浏览次数:182

那年,他与我们一般青春热血;那年,他与我们一般满怀憧憬;那年,就在那个那年——
80年前的心与80年后的心穿越时间的阻隔,紧紧贴在一起,亲密无间!
这是一出话剧,大幕拉开,两位年过耄耋的老人缓缓从侧幕出来。满满的回忆停留在了80年前。
故事开始在1932年国立交通大学的某一个角落。
一群义愤填膺的青年学生,站在硝烟弥漫的背景前。他们激动的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他们满心善意的关心受伤战士。在他们中间,有一位男生,他面对国家困苦,伤兵愤懑,科技停滞不前,毅然决定,出国留学,他要学成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报效祖国!
那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理想,学子怀揣着急切的救国之梦如饥似渴的吸收大洋彼岸的知识,这样的人老天是不会亏待他的,渐渐的,他有了才华,有了名望,他在学术界的地位越来越重。而就在这个辉煌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那个贫瘠的国家,为她做出自己的奉献。多少人煞费苦心的百般阻拦,却斩不断他的归国梦,而这梦,他从拿着船票离开故乡时就开始做了,这一做,就是20年。当他历经艰险再次踏上熟悉的土地就注定他要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钱学森,中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为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这里有一种名为爱国的情感贯穿着整部话剧,也就是这种情感感动着我们在场的所有观众。
钱老是一位伟大的人。因为爱国,他义无反顾的出国求学;因为爱国,他坚定无阻的回国报效;因为爱国,他忍受饥寒分秒必争的研究尖端科技。
我记得剧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在钱老被监视五年后终于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的前几天,他的美国导师,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拖着年老的躯体苦苦恳求他留在美国时,钱老拒绝了。让我们来设身处地的思考一下,如果一个游子在异乡漂泊将近20年,他的恩师从来待他情同父子,毫无保留,现今游子要走了,原因是他要把他的才华他的一切奉献给那个生他养他的贫瘠的祖国——这是一种多么坚定的信念!而实际上,科学家也是人,他们研究的虽然是单薄的几条直线或是枯燥的几个公式,但事实上,埋在这些框框架架底下的,是充满人情的丰富的情感。我想当钱老面对恩师那双因上了年纪而暗淡无光的双目时,他的内心肯定是无比震动的,任何人面对那样的眼神肯定会心软的,这种震动是远远高于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对他的威逼利诱的。
钱老是一个真真实实、有血有肉的人,而他留下的功绩却像是不真实的存在着,或者说,那是奇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奇迹让海内外为之震惊,中国只用了2年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原子弹、导弹和卫星的研制。这里面,有钱老沉甸甸的一份功,他为祖国的导弹制造与火箭发射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
当话剧接近尾声,大屏幕上闪现中国在尖端科技上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时,底下的掌声雷动,在那一刻,所有的人都为之骄傲,由爱国迸发出的热情熊熊燃起!
于是,20岁的我们穿越时间的阻隔与20岁的他相遇了, 80年前的心与80年后的心紧紧贴在一起,亲密无间!
当大幕拉上,一个时代就像一场戏般谢幕,我们的心中究竟有了什么震动,事后,我采访了剧中饰演钱学森的交通大学电视编导系的段思成同学,正如他所说的:钱老是一位有理想有报复的人,对我们大学生是非常有帮助的,他是一个很好的榜样。钱老给我们的东西是不应该随时代的变化而流失。他的爱国情操深深的感动着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十分的骄傲!(文:顾晓宇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