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汪大伟教授来校做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5-28浏览次数:42

        昨天,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教授在端钧剧场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什么是公共艺术”的精彩讲座。院长韩生、舞美系主任王履玮、创意学院副院长刘志新等领导和嘉宾出席。

汪大伟教授在演讲中谈到,公共艺术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是由艺术家为某个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或者设计。

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它增加了城市的精神财富,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当地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它毋庸置疑地体现着市民们对自己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因此也进而成为艺术与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拥有良好公共艺术的城市,才是一座能够思考和感觉的城市。

当然,公共艺术的存在意义远不止于这个定义,汪教授强调,公共艺术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因为之所以为“公共”,就是公众都能参与进来,是融合了公众理念和某些企图唤起公众意识的内涵的艺术形式,已不仅仅是艺术本体。它能够通过改变所在地点的景观,突出某些特质而唤起人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认识,表达社区或城市的历史与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改变了城市的面貌,能够长时间地影响着公众的精神状态与对周遭世界的认知;它也会成为城市身份的标识,在塑造城市的独特性格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汪教授还强调,作为一个公共艺术家或一个从事艺术行业的人,无论专业倾向是什么,都应该拥有“公共意识”,艺术有千万种呈现方式,但无论是何种方式,其宗旨都是为了能通过这个艺术作品来让艺术家和观众产生精神上的交流甚至发生共鸣。因此,关注和理解“公众”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艺术”,一种在公众场合能给人带来美感的艺术;“公共艺术”不仅是艺术的目的和结果,更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大众参与并不断展现其生活变换的过程。(文:学生记者 顾典典  图:佳奇、学生记者 顾秋梦  编辑:榕树

 

图为讲座现场

 

图为汪大伟教授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