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用戏剧讲好学生引路人的成长故事 原创话剧《辅导员》在沪首演

人民网 2023-5-28 记者:轩召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6-01浏览次数:10

人民网上海5月28日电 为更好讲述青年学生引路人的成长故事,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指导,上海戏剧学院出品的原创音乐话剧《辅导员》于5月26日至28日在上戏实验剧场首演,上海各高校师生代表观摩了演出。

该剧是全国首部聚焦高校辅导员队伍精神风貌的舞台剧,塑造的是一群矢志忠诚、立德树人、敬业爱生、明理笃行的上海优秀辅导员群像。历时两年的打磨,讲述了高校辅导员同青年大学生共同相处、共同成长的故事,旨在将大时代与小切口相结合、以小舞台展现大思政,用小故事讲述大情怀,是一部致敬高校思政工作者队伍的青春派戏剧作品。

原创音乐话剧《辅导员》自创排伊始,一直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组织协调各高校对该剧给予了大力支持。上海戏剧学院为此精心组建了主创团队,由陆军教授担任艺术指导,伊天夫教授担任导演,李世涛副教授担任编剧。团队通过深入调研,邀请各校思政专家召开座谈会,采访包涵、李睿、汪雨申、洪汉英、张桁嘉等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不断充实和完善剧本,力争讲好新时代校园故事,塑造新时代青春形象。

得知要以辅导员为主题创排话剧,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包涵非常高兴。她说,“在参与剧本创意和大纲讨论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新一代年轻辅导员的投入和执着。希望这部剧能讲出辅导员精神的传承,正是在初心的追寻和精神的传承中,一代代的辅导员不断成长为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 

原创音乐话剧《辅导员》讲述了以程橙和马伟明为代表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展现了辅导员面对种种挑战,不断深化对事业的理解,不断坚定对事业的信念的成长历程。“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展现时代感、生活感和青春感,力求将辅导员作为鲜活的、独特的‘人’来塑造,使他们个性鲜明、形象饱满,展现出一个可信、可爱、可亲的辅导员形象。”编剧李世涛这样说。

《辅导员》采取了音乐话剧的表现形式,格调轻松,充满青春气息,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高校辅导员的地位和价值。同时,话剧中加入了音乐的成分,使全剧在整体风格上更为清新灵动,增强了本剧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参演演员主要为上海戏剧学院师生,其中也包括了部分专职辅导员。担任执行导演与主演的杨佳,是表演系(含音乐剧中心)的专业教师、班主任。她表示,希望借助戏剧的方式,力求把鲜活的辅导员故事讲得真实、讲得立体、讲得生动,让真实的辅导员形象走向大众。

“辅导员的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这部作品想表达的正是辅导员这份平凡的工作所蕴含的不平凡意义。剧情中有多处让自己产生共情共鸣的地方。通过这部剧,希望大家能走近、支持、爱上辅导员群体。”作为执行导演之一与剧中郑培林扮演者,上戏戏曲学院专职辅导员夏逸石这样说。

剧中辅导员马伟明的扮演者,是导演系专职辅导员夏帅。对于“辅导员演辅导员”这一特殊的经历,夏帅很有感概,“剧中台词道出了我们辅导员的心声。在排练的过程中,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辅导员的工作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这次难得的参演经历对于我是一次全方位的学习”。

“希望这部剧能走出去,演出本身对于辅导员精神来说就是一种传播。”话剧《辅导员》的总导演,上海戏剧学院演艺中心主任、舞美系主任伊天夫说。辅导员的理想信念、事业追求、奉献精神、专业素养正是凭借演出被人们所进一步认识,并且让人们在走进辅导员的过程中激起情感的共鸣。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拔节孕穗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多年来,上海致力于建设一支矢志忠诚、立德树人、敬业爱生、明理笃行的辅导员队伍。对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深化辅导员在新征程上培育时代新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为党育才、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更好担负起青年学生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的角色。《辅导员》在用戏剧形式讲述思政故事的过程中,就“辅导员是什么样的人”“辅导员有什么样的精神”“辅导员为了什么”这些重要问题,作出了回答和思考。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伟令指出,学校把《辅导员》作为学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一项专题活动。它既是上戏创作水平的展示,也是全国高校辅导员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

据悉,原创音乐话剧《辅导员》是2023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戏剧+思政”文化育人模式的重要成果,也是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思政”辅导员工作室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