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迎来了2023年“秋之雅韵”演出季的重磅项目。它就是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大型原创话剧《前哨》。
10月21日、22日,“为了忘却的记念——大型原创话剧《前哨》北大专场”隆重推出。龙华的桃花,终于“绽放”在未名湖畔。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退役军人事务部就业创业司司长于景森,国家大剧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李志祥,中国文化报副主编赵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张鹏,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等嘉宾,以及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小冬等剧组代表观摩了演出。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北京大学监察专员顾涛,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党委统战部部长宁琦参加相关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是北大精神底色,讲堂不仅是北大重要的艺术空间,也是特殊的思政课堂。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过程中,话剧《前哨》走进北大,以年轻化的表演形式,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动人故事,在青年学子中推动着红色精神传播。
▲话剧《前哨》北大专场演出剧照
顾涛和宁琦在会见中表示,北京大学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此次邀请《前哨》前来演出,把龙华烈士的故事带到北大校园,是“大思政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精神感召与培根铸魂的积极作用,期待与上海戏剧学院加强合作,使更多优秀剧目在北大上演。黄昌勇表示,希望通过《前哨》这部话剧让更多年轻人在回望历史的过程中有所体悟,深度挖掘“左联”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激励当年青年接力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前哨》编剧黄昌勇在演后谈环节与观众交流
首场演出结束后,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顾春芳教授的主持下,剧组主创与观众们开展了热烈的交流讨论。饰演“左联五烈士”的上戏学生表示,作为英雄的“同龄人”,他们在排练和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学习了革命先烈的精神,深刻体会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讲好红色故事的职责和使命。
此次赴北大演出,也因鲁迅先生“重返”北京大学校园而格外令人瞩目。剧中,鲁迅先生与青年们相聚在书店开展沙龙活动,引得这些青年发出“大家希望先生日日来讲话”的感叹。这一情节令人不禁回想起上世纪20年代,鲁迅在北京大学兼任教师的时光。鲁迅第一次在北大上课时,学生们曾因他的绍兴官话口音而哄堂大笑,但十五分钟后的课堂鸦雀无声,只因大家均被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五烈士中的柔石,当年就是在这里静静地聆听鲁迅先生的教诲。“先生”回来了,他们也来了,《前哨》的北大演出因此更令人感到亲切和熟悉。
▲《前哨》剧组在北大参观
《前哨》自2021年公演以来,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尤其是青年观众的欢迎。摘下了2023年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第36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此次赴北大演出,由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艺术总监王洛勇领衔,集结上戏优秀校友、著名演员海一天,以及滕晓鹏、邵骏泽、林墨、彭宝莹、杨浩然、王翰闻、尹智博、张铭予、俞佳一等在校师生倾情呈现。在本轮演出阵容中,00后的学生演员占到了90%,堪称不折不扣的“青春版”。
作为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前哨》将走进更多的大学校园,北京大学是重要的一站,今后《前哨》的高校之旅还将不断延续。(供稿:《前哨》剧组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