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急匆匆,转眼又一冬。
12月21日,冬至将至,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首席主持人、驻校艺术家何婕老师在上海戏剧学院昌林路校区佛西书院进行了本学期的最后一次PT专家工作坊。同学们根据何老师给出的三个选题,在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后依次上台做三分钟阐述。何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表达逐一点评并打分,此次分数将作为同学们的期末成绩。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系主任费泳老师也在现场为同学们打分、计时并做记录。
三个选题分别为:1、董宇辉与东方甄选;2、网络短剧的整治工作;3、甘肃地震。在阐述开始前,何老师要求同学们需要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内容必须自圆其说,有所深度,同时阐述时长需严格控制在三分钟内。时长虽短,但却能充分展现同学们一个学期以来的收获与沉淀。
在简单的准备后,同学们按照自主顺序上台发言。
在谈到近期董宇辉与东方甄选的纠纷时,同学们夹叙夹议,既有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收获的经验,也有对于事件的复盘与分析。何老师提醒大家在表达时需要注意主题的明晰,必须尽早提出自己的核心观点才能更好地让受众听懂、听明白。
在谈到网络短剧的整治工作时,同学们从利弊的角度切入,补充来自权威媒体的数据,得到了何老师的认可。但与此同时何老师也提醒大家要注意以小见大,网络短剧整治工作的背后是网络清朗行动的开展,其必要性和种种并行举措都是可以在表达前思考的方向。
而在谈到甘肃地震时,同学们无一例外地体现出了作为未来媒体人的人文主义关怀——对网络上娱乐至死的言论做高度批评,而对冲在抗灾救灾第一线的同胞们表达了最真挚的敬意。何老师对同学们的素养和精神做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提示同学们可以在结构上更为精进,这样表达时的逻辑感就会更强。
时光飞逝,短短两个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课程的最后,同学们表达了对两位老师的感谢与感恩并与两位老师合影留念,共同打卡本学期的最后一堂PT专家工作坊课程。相信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在知识与实践的熏陶中,一定都收获了更温暖的自己。
而在12月22日,我们迎来了冬天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它标记着一年的末尾,过完冬至,2023年还剩下最后九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副教授、上戏驻校艺术家蒋昌建老师与上海戏剧学院2023级主持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们齐聚华山路校区红楼207教室,共同探讨了AIGC时代主持人的角色与功能。
同学们在答辩
蒋老师以问题“AIGC时代主持人应有的角色和功能”为引导,激发了同学们的思考。随后,同学们依次上台,就这一主题进行答辩。在与大家的问答和讨论中,蒋老师对同学们的观点给予了肯定,并敏锐地抓住“掌控”“生命的丰盈”“精神引领者”等关键词,进一步展开思想的碰撞,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而深刻的启悟。
驻校艺术家蒋昌建老师启发同学们如何应对困境
在课程中,蒋老师不仅分享了自己对AIGC时代主持人困境与挑战的见解,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他认为,与人类相比,AI具备很多“超人“的能力,譬如灵活、可定制、全天候工作及跨文化、多语言交流的能力等等,但是AI在某些方面目前依然无法超越并替代人类。因此,在AI技术的冲击下,主持人应保持学习能力,提升适应能力。为此,同学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我们对于信息处理的意识和能力至少要与AI保持同步。
2. 以观众为本,提高对人性的洞察能力。蒋老师强调,主持人对观众的需求要做到了解、敏感甚至是超前,不断运用创新手段满足观众需求。
3. 拓宽想象力的边界,创作多样化的内容。
4. 明确我们应该在什么场域进入和退出,做到从容适应或应对。
5. 发挥人们在情感和人际交流方面的优势,加强基于本能和直觉的情感连接。
此外,蒋老师还特别提醒同学们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即兴应变能力的提升以及跨界合作的探索。他鼓励同学们深挖自己的个人魅力与风格,在特定领域做到专业深化,同时牢记社会责任,强化人文关怀。
驻校艺术家蒋昌建老师与同学们的合影
回顾这一学期的课程,蒋老师每一次授课都以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深厚的专业造诣,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朝沐杏雨,感念师恩。在此,感恩蒋昌建老师一学期以来的辛苦付出,感谢电影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费泳老师对课程的精心组织。展望前路,严冬将至但春归有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蒋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坚定地走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我们期待下学期的专家工作坊,在春天,再次相见!
审 核:韩永胜 厉震林
图/文:21级主持李佳宬 23级MFA罗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