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最好的我们——上戏戏剧文学系2024届毕业生欢送仪式顺利举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6-24浏览次数:32



617日,“致最好的我们”——上戏戏剧文学系2024届毕业生欢送仪式在华山路校区智慧教室顺利举行。戏文系主任陈军副主任徐煜、李世涛,以及刘明厚、俞建村、计敏、张伟品、魏东晓、彭勇文、李旻原、洪靖惠、秦子然、周南、储飞、方圆圆、万青、李玲玉、刘莹莹、管润青等老师与2024届毕业生们参加了本次活动,欢送仪式由戏文系党总支副书记陈莹主持。




在毕业纪念视频播放结束后,2024届社会表演学硕士研究生朱津青和于慧芝、编剧学理论硕士研究生于潇和三位低年级学生田蕊、赵之烨、郑植通过具体情境讲述了青年张闻天的故事。在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中,两个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找到了共鸣。他们是光明的追随者,坚定“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用戏剧的力量激励着新一代戏文人砥砺前行和勇敢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星光。作为家园与港湾,上戏戏文系将持续关注毕业生的发展。


情境讲述《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怀着对戏文青年希冀和期盼,20戏剧教育本科班主任周南老师希望大家不要忘记青年人的责任之心、担当之心和凌云之志,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都要牢记自己的使命责任,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敢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始终保持上戏人的好奇之心、纯粹之心;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友情、爱情和师生情。


20戏剧教育本科班主任周南老师


研究生导师代表、戏文系副主任李世涛老师则用心提醒毕业生们:第一,既要追求理想的生活,也要接受生活的不理想,如果你足够坚定和从容,没有什么可以击败你。第二,既要有眼前的计划,也要有长远的规划,把个人的目标和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第三,既要保持写作的热情,也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相信戏剧和文学的力量,在社会大课堂不断学习、继续进步。


研究生导师代表、戏文系副主任李世涛老师


20级戏剧影视文学本科生邹瑞游、21级创意写作硕士研究生刘坤和20级外国戏剧史论博士研究生张青三位毕业生代表回忆了在上戏的求学时光、成长和变化,分享了在生活中经历的那些细小而温暖的瞬间和藏有戏文人诗意浪漫情怀的瞬间,以及真挚地表达了对学校和戏文系老师们的感激之情。


20级戏剧影视文学本科生 邹瑞游


21级创意写作硕士研究生 刘坤


20级外国戏剧史论博士研究生 张青


在上戏初体验环节,戏文系的师生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分享了他们在上戏的难忘经历。也许过了好多年以后,大家还是忘不了红楼外那道风吹绿叶的风景,忘不了系部综合办公楼外野蛮生长的爬山虎,忘不了“至善至美”的校训,更忘不了那一个又一个修改剧本和论文的日夜,在深夜分组的深刻往事,那些总被@要交材料的日子和朋友一起做戏的时光。


戏剧教育专业教师秦子然老师分享


研究生教学秘书李玲玉老师分享


21级社会表演学石基正同学分享


戏文系主任、党总支副书记陈军老师在毕业欢送仪式上发表寄语。首先他祝贺大家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学有所成;接着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戏文系一直开展“读书、读剧、读世”的活动,在校时主要是“读书、读剧”,到了社会上要补上“读世”这门大课,所谓“纸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功夫在诗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等都强调“读世”的重要性,要在社会的大熔炉中历练自我。二是要保持初心。我们进入上戏读书,从此跟戏剧结缘,正如校歌中所言:“人生的戏剧、戏剧的人生”。戏剧是戏文人的武器,它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富有诗意和精彩,我们应当要用戏剧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三是要保持定力。编剧和理论都是积累性学科,不是靠颜值吃“青春饭”,需要长期的磨练。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定力,抵制住诱惑。“事繁勿慌,事闲勿荒”,学会忍耐,咬定目标,成就自我。最后他祝福大家毕业快乐、前程似锦。

陈军老师的寄语饱含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也深深寄托了戏文系老师们的祝福和关怀。希望毕业生也能牢记老师们语重心长的嘱托,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把戏文人的优良传统和戏文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戏文系主任、党总支副书记陈军老师


在毕业欢送仪式最后,戏文系党总支副书记陈莹老师也深切地表达了对毕业生的祝愿之情,希望大家胸怀理想信念,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坚持长期主义,保持松弛感,注意身心健康。



戏文系党总支副书记陈莹老师


进入活动第二个议程,毕业生党员离校教育主讲人、戏文系“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成员刘明厚教授带来题为《永葆初心使命 坚定文化自信》的讲座。她对戏文系的毕业生党员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要铸牢信仰之基石,永葆初心使命;其次,要坚定文化自信用心用情用功创作;最后,要坚持终身学习,不负韶华和时代。在即将离别的这一刻,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叩问自己将以怎样的姿态去开启人生新的征程,无愧于是上戏培养出来的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戏文系“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成员刘明厚教授


毕业合影留念


文:吴宙时

图:陶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