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以更前瞻的视野推进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6-30浏览次数:55

中国共产党上海戏剧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上戏人共同经历了极不平凡、殊为不易的数年,在上戏近八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今天,我们继续推出系列报道,回顾第二次党代会以来上戏的发展与变化,迎接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以更前瞻的视野推进学科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

 

2022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上海戏剧学院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话语、科艺融合、国际影响、首创首发”的学科建设方向,正式确立“艺术理论引领、科技贯通融合、重点领域高水平错位发展”的“工字型”学科布局以及戏剧与影视学“一枝独秀”的学科特色,凝练出戏剧与影视学五个主要方向。

学校参加第五轮学科评估成绩稳中有进,上戏戏剧与影视学在“软科”排名中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上海戏剧学院承办的“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研讨会”上,上戏以《关于加快建设艺术学“三大体系”倡议书》的方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上戏“三大体系”建设成果发布会,则让人们以新的视角看到了一所专业艺术院校的学术追求。

通过稳步推进有组织科研,上戏近年来获批国家级重大课题十余项,立项数位列全国艺术高校第一;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奖18项,实现重大突破。

在“未来戏剧学”的框架下,依托上海戏剧学院建设的数字演艺集成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虚拟环境下的文艺创作重点实验室,与上海理工大学共建的科艺融合创新研究院等,展现了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广阔前景。中国剧院发展研究中心获评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基地,全球城市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市戏曲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剧高等研究院、舞蹈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导演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外戏剧译介中心,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表演创研中心等机构的建立与建设,都夯实了“三大体系”建设基础,拓宽了“三大体系”发展平台。

在学界具有品牌价值的《戏剧艺术》再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当代舞蹈艺术研究》《艺术管理》(中英文)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关于上戏人才培养目标,共识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培养“品德正、基础厚、专业精、实践强”的社会主义文艺人才。这是前人智慧的凝聚,是长期探索的凝结,这更是对时代之问的凝望。

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卓越艺术人才——上海戏剧学院教育教学三年行动规划》全面展开。截至目前,上海戏剧学院已拥有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达82.4%。研究生教育面向高质量发展目标,完成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积极申报舞蹈专业学位博士点。

近年来,上戏教育教学领域可谓喜讯频传。《大先生·大师剧·大课堂——上海高校大思政课育人新路径十年探索实践》(多校联合)《跨文化交流实践能力的特色培养——戏剧专业硕士教学十年建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入选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为戏剧教育领域唯一获表彰者;获批国家级、市级一流课程27门;在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斩获一大批国家级和上海市级奖项。

与此同时,随着创新创业工作的有效推进以及“双创”基地的建立,上戏学生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值得关注的还有两所附属中专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戏曲学校梨园传承彰显专精品质,舞蹈学校舞姿翩跹尽展海派风范。非学历教育则在努力做精做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艺术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