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剧学院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以附录的形式,对报告中出现的部分名词进行了解释。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部分具有上戏特色以及高校工作特点的名词,以便更好地学习贯彻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示范高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践行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重要目标,上海戏剧学院提出创建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示范高校。其基本目标是以培养忠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艺术人才为根本,以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院派文艺创作为特色,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两翼,通过打造育人工程、创作工程、传承工程和传播工程等“四大工程”,创建示范高校。
“‘毓’你有约”面对面交流
为进一步了解、回应和解决教职工关心期盼,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上海戏剧学院建立了校领导、职能部门与教职工沟通交流机制,每月主题性地开展“面对面”交流。其中,借用“毓”字,既体现孕育滋养之意,也与学校“毓琇楼”这一建筑相呼应,体现涵养美好之目的。
一引三融
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上海戏剧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思政引领,凸显专业融汇、科艺融合、产教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字型”学科
“工字型”,是指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科布局。“工”字上方一横指代“艺术学”学科,下方一横指代“设计学”学科,中间一竖指代专业学位重点建设类别。学科建设以艺术学为理论引领、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主干、以戏曲(学)和舞蹈(学)为特色,形成长板更长、特色更优、错位发展、交叉融合的学科生态,联动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水平。
三大体系
即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指向。在此背景下,上海戏剧学院要积极构建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PT计划
为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上海戏剧学院于2019年提出柔性引才理念,即依据高层次艺术人才引进的国际惯例和成熟做法,立足国际艺术前沿,通过柔性引进形式聘请国内外行业高端人才,以Part Time形式受聘为驻校艺术家(专家),来校参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创作演出和学生实践等工作。
“双师型”队伍
指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具有行业产业工作或相关实践经历的专业课教师。“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有利于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将师资队伍建设向“高素质”“专业化”方向探索推进。
学生宿舍6T标准
即天天安全保障、天天规范管理、天天人性服务、天天行为育人、天天检查评估、天天反馈提高。
现代产业学院
为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教育部办公厅、工信部办公厅于2020年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旨在打造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实体。
未来戏剧学
为应对人工智能对艺术教育的变革挑战,上海戏剧学院谋划提出在艺术学一级学科范畴内,构建“未来戏剧学”二级学科,力求探明未来戏剧的形态,未来戏剧的创作方式,未来戏剧的创、演、观等关系,传统戏剧的未来表达,戏剧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变革和应对等问题,自觉构建面向未来的艺术学科、学术、话语体系。
“华山英才”和“启航团队”
为更好支持青年人才个人和团队建设,《上海戏剧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于2022年发布,提出实施“华山英才支持计划”和“创新团队启航计划”,用以遴选一批具有创新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以及围绕学校重点发展学科的优秀青年教师团队,帮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全面提升,支持期为两年。
特色高校党建行动计划
为高质量完成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第二轮“上海党建工作特色高校”培育创建任务,《上海戏剧学院党建工作特色高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于2023年发布,旨在以“政治领航、凝心铸魂”“党建赋能、强基创优”“先锋示范、人才引育”“筑牢防线、监督护航”等四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党委领导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