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学刊内涵建设”专家咨询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4-23浏览次数:10

2025420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的戏剧学刊内涵建设专家咨询会在华山路校区佛西楼一楼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旨在研讨《戏剧艺术》的内涵建设,提升刊物学术影响力与品牌价值。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戏剧与戏曲学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戏剧艺术》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开幕式由《戏剧艺术》主编、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杨扬教授主持。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致辞,他指出《戏剧艺术》作为学校的重要学术窗口,应坚持开放的姿态,关注全球戏剧发展态势、面向国际学术界,同时注重培育年轻学者,努力办出特色和影响。

圆桌会议环节,由上海戏剧学院期刊中心主任、《戏剧艺术》副主编陈军教授主持,他介绍了《戏剧艺术》目前的发展现状、常规栏目和特色栏目的设置、编审制度、人员构成、发行传播等基本信息。接着与会专家围绕《戏剧艺术》的定位、办刊特色、国际化发展、青年学者扶持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艺术研究院王馗研究员认为,在未来,《戏剧艺术》应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持续探索刊物的话语体系,强化办刊特色。厦门大学陈世雄教授提出建立国际作者队伍的建议,加大对当前国际戏剧艺术创作与理念的引进。南京大学董晓教授认为,适当放宽对一些稿件的形式上的规范,有助于提升刊物的思想活性与创新性。中国人民大学谷曙光教授认为,文章的长度应适宜当前读者阅读,以及通过公众号及短视频等媒介的传播。南京大学高子文教授认为,刊物应该鼓励学术争鸣,并在选题上进一步把控好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平衡。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强调,有价值的选题和内容是刊物选稿的核心,刊物应发挥其在艺术门类中的系统性价值。南京大学胡星亮教授指出,《戏剧艺术》学术根基和积淀很强,要继续坚持立足上戏、放眼全国、走向世界的战略定位。浙江大学胡志毅教授勉励《戏剧艺术》继续保持自身的前沿性和引领性,建议适当策划跨学科专题研究。南开大学李锡龙教授认为,要在尊重学术规律的前提下坚持守正创新,刊物应鼓励和引导青年学者的创新性发现。福建师范大学林婷教授肯定了《戏剧艺术》对青年学者的包容性,建议用活公众号平台,增强刊物内容的创新表达与传播。中央戏剧学院彭涛教授建议进一步完善评审制度,增加艺术家访谈栏目及国际版增刊,切实提高刊物的质量水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宋宝珍研究员认为,《戏剧艺术》要多元并包,保持高品质学术,高度重视文章的研究选题和问题意识。上海戏剧学院朱栋霖教授认为,学科的建构和划分应该更加明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选题的设置,以及对撰稿专家的组织。上海师范大学朱恒夫指出,《戏剧艺术》始终站在国内外戏剧发展的前沿,刊物特色鲜明,给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建议刊物可以增强对最新的戏剧作品及现象的反馈。上海戏剧学院宫宝荣教授作为《戏剧艺术》前任主编,回应了专家们提出的国际化办刊问题,以及研究议题的提前谋划和设计问题。并提出希望更大地发挥刊物的国际编委会的作用,尽快将《戏剧艺术》纳入国际知名学术评价体系中。上海戏剧学院丁罗男教授提出,《戏剧艺术》始终坚持全国性刊物定位,要通过刊物的栏目设置、选稿倾向、公众号编辑等工作内容,坚守高质量、真观点的办刊立场。

会议最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艺术》主编杨扬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建言表示感谢,并表明《戏剧艺术》将志存高远,始终秉持学术为本的原则,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关注戏剧观念的创新。他呼吁专家学者们把好的文章投给《戏剧艺术》,共同推动《戏剧艺术》迈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刘庆、《戏剧艺术》编辑部主任计敏研究员,《戏剧艺术》编辑郑意晔、黄静枫、吴靖青、秦宏,期刊中心副主任(挂职)罗馨儿。

(文:罗馨儿  图:期刊中心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