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为媒 对话世界 | 导演系学子俄罗斯戏剧之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5-08浏览次数:12

前言:

暮春的莫斯科,莫斯科河的波光与街头建筑的金色穹顶闪耀地交织成画卷。在阿尔巴特大街的黄昏下,文学巨匠普希金和他爱人的雕像深情凝望,而错落分布的剧院亮起灯火。在这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一场跨越万里的戏剧文化交流盛宴,正徐徐拉开帷幕。

在中俄文化年的背景下,2025424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和表演系的师生们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他们以戏剧为桥梁,以艺术为纽带,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戏剧之旅。

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GITIS主办的你的机会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国际大学生戏剧节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作品《白鹿原上》、表演系作品《白蛇》赴俄演出。师生们参与舞台发声工作坊,与俄罗斯戏剧教师展开深度交流;观看各国戏剧展演,领略世界戏剧的多元魅力;探访当地艺术圣地,追寻戏剧艺术的深厚根源。他们收获了满满的成长与感动,也用行动诠释着中国戏剧的使命与担当。


1.绽放・白鹿原上

莫斯科时间2025426日晚7点,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GITIS)教学剧院内座无虚席,随着观众的掌声,幕布缓缓拉开,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学生作品《白鹿原上》惊艳登场。这是一次对经典的重新解构,一次对东方美学的呈现,更是中国青年戏剧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

在戏剧影视导演专业2023本科班班主任、导演指导老师张晓欧教授的悉心指导下,8名青年学子对陈忠实先生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与创作。他们打破传统叙事框架,运用中国导表演学派的假定性手法,将陕西方言、极简舞美与象征符号巧妙融合,以极具东方美学韵味的戏剧语言,为俄罗斯观众生动讲述了中国故事。

演出结束后,学生们难掩激动与感慨。饰演白孝文2023级本科生陈禹豪坦言“《白鹿原上》的创排过程虽然充满了艰辛,但这次演出结束后,观众们的掌声久久不停息,这种跨越国界的认可,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也让我更加坚信,中国故事的力量足以打动世界。饰演田小娥的2023级本科生耿艺书也说到:“谢幕时,看着台下的观众们,我突然意识到,戏剧就是有这样神奇的力量——它能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隔阂,让不同国度的人都能感受到人性的温度。”

 

 

上海戏剧学院两部力作《白鹿原上》与《白蛇》于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GITIS)舞台联袂绽放,两部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了在场的异国观众。两部作品从不同维度展现中国戏剧的多元魅力,演出结束后,经久不息的掌声喝彩声,不仅是对作品艺术水准的高度认可,彰显中国戏剧艺术的强大感染力与国际影响力。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文化处代表现场观摩并高度评价,认为两部作品不仅是中国青年戏剧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推动中俄文化深度互鉴的重要实践。上戏师生以戏剧为媒,搭建起中俄文化深度交流的桥梁,为世界呈现中国戏剧的独特魅力,让中国故事在国际舞台上焕发璀璨光彩,成为推动文化互鉴、民心相通的生动范例。


2. 对话・世界戏剧

 

42729上戏学子们参加了分别由教师塔季扬娜・瓦西里耶娃波琳娜・叶利塞耶娃老师主持的舞台发声工作坊。尽管存在语言差异,两位教师通过生动的示范和耐心的指导,依然让同学们了解到了俄罗斯戏剧表演中独特的舞台发声技巧和方法,使同学们在舞台发声的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提升。课程结束后,导演系2023级本科生牛煜涵说:舞台发声工作坊对我的帮助很大,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让我对声音的运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她们让我们在模拟各项运动的过程中寻找呼吸,这是从来没见过的训练方法。

此外,导演系的师生们还走进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导演系的课堂,观摩了专业课程,近距离感受其教学特色与艺术氛围,了解学校的教学模式;漫步校园,领略学院深厚的艺术底蕴,与俄方师生交流学习心得。导演系2023级本科生艾凌宇说道:“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们投入地创作的身影,他们的精神风貌积极向上,充满了对戏剧的热爱和激情。这里的教学模式中,表演专业和导演专业紧密融合,学生们在相互合作中共同理解戏剧的本质,提高创作能力。”

428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原创肢体剧《白蛇》亮相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GITIS)教学剧院的舞台,导演系师生们进行了观摩学习。该剧由表演系主任肖英教授担任导演,以守正创新,融通中西,以中为体,以西为用为理念,将东方美学身体符号与灵动现代舞语汇相融合,配合数字粒子元素,打造科艺融合的视觉体验。作品中,师生同台演绎,既传承传统神话精髓,又赋予其现代表达,是兼具中国特色与时代品格的戏剧佳作。

在戏剧节期间,同学们还有幸观看了来自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不同地区戏剧学校的优秀作品。他们风格迥异,各个充满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或通过民族唱法串联情节,或以精湛的表演技巧打动人心,凭借独特的舞美设计展现风情。通过观看这些作品,同学们拓宽了艺术视野,领略到了世界戏剧的多2023级本科生任思竹惊叹到:“观看各国戏剧作品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戏剧被他们“玩出花”了!那么多种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戏剧创作中不断探索的决心。”

 

28日晚,俄罗斯国立戏剧艺术学院(GITIS)教学剧院前厅,聚集了来自各个国家学习戏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大学生们分享彼此在戏剧创作和表演中的心得一起跳舞唱歌。导演系2023级本科生郗茜感叹道:“我感受到了一种爱,一种来自世界的、包容的爱。我们都属于地球,我们因戏剧相聚,这种感动是永远难以忘怀的。这种跨文化的交流让我意识到,原来戏剧真的是一种无国界的艺术,它能够让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走到一起。”大家用戏剧作为共同语言,打破了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 寻根・艺术圣地

感受艺术殿堂魅力

莫斯科大剧院(Большой театр)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剧院,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剧院之一,它集古典建筑之美与卓越艺术表演于一体,莫斯科的文化地标同学们走进这座艺术殿堂,无不惊叹其内部精美的装潢和宏伟的气势。华丽的吊灯、精致的壁画,仿佛都在诉说着剧院辉煌的历史。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了解到了俄罗斯戏剧艺术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就,领略到了艺术殿堂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同学们对戏剧艺术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也真切感受到自己作为戏剧学子的责任与使命,也让他们对未来的创作之路有了更多思考。导演系23级戚文豪参观后说道:“莫斯科大剧院的壮丽让我深感震撼,它散发的匠心精神以及历史厚重感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戏剧人,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和目标。”


探寻戏剧发展之根源

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世界著名戏剧大师,创立莫斯科艺术剧院,成功执导契诃夫、高尔基等经典剧目。他构建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强调演员内心体验与真实情感表达,著有《演员自我修养》等,革新表演理论与实践,深刻影响全球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发展。

斯坦尼拉夫斯基故居,同学们穿上鞋套,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大师的艺术世界。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大师曾经的教学场地,了解到了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深刻感受到了大师对戏剧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卓越贡献。随着讲解员的步伐,同学们慢慢走进斯坦尼,他的小时候他的青年他婚后的故事以及他与戏剧。走进大师故居中摆满道具的房间,2023级导演系本科班刘爽不禁感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戏中道具必须是符合年代的古董,这种极致的严谨态度令人钦佩,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艺术创作容不得半点敷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这次参观,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从课本照片中进了现实。故居里的道具、教案,讲解员讲述的故事,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这位戏剧大师的真实存在。这份跨越时空的触碰,不仅加深了对戏剧艺术的理解,更让大师的创作精神成为他们艺术道路上的指引。


4. 沉淀・满载而归


此次戏剧节之旅,不仅是上戏学子艺术成长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国戏剧青年力量迈向国际舞台的坚实一步。在文化自信日益坚定的当下,这群青年戏剧人以专业与热忱为笔,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搭建起桥梁,让世界听见中国戏剧的时代强音。这不仅是艺术人才的成长蜕变,更是新时代文化交流互鉴的缩影。

 

戏剧节的精彩已暂告段落,但中国戏剧发展的征程永不停歇。期待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对戏剧的赤诚,在国际舞台上书写更多中国故事,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繁荣贡献新时代的青春力量!(供稿:导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