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9-25浏览次数:13

2025年9月1921日,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戏剧艺术》编辑部承办的戏剧学术论文写作工作坊”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系2025年上海市教委立德树人专项“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专栏建设”支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青年学者的学术写作能力,培养戏剧研究的后备力量同时加强期刊与学界之间的互动交流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的25位青年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9月20日上午工作坊开幕式在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智慧教室举行,由《戏剧艺术》副主编陈军教授主持。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戏剧艺术》主编杨扬教授致辞,他认真梳理和回顾了《戏剧艺术》的办刊历程,强调其作为学术期刊的独特性与戏剧知识谱系传承使命,表示《戏剧艺术》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学术本位弘扬戏剧研究的优良传统。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四级调研员周杨受邀出席开幕式,她为与会学者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专栏建设”支持计划的主要内容该计划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组织实施,旨在加强学术期刊建设,确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打造好学术期刊的“金字招牌”,提升期刊的思想引领力与学术影响力。

专家发言环节由《戏剧艺术》编辑部主任计敏研究员主持,邀请多位资深的戏剧学专家进行治学经验分享。南京大学胡星亮教授以《谈中国现代戏剧研究》为题,强调学术研究要有怀疑意识,“尽信书不如无书”,还需具备“滚雪球”式的积累意识,不断探索、挖掘与深化自己的研究,尤其是要抓住重要领域和方向来做研究课题。在撰写研究论文时,要做到问题意识、扎实史料和价值评判的统一。

上海戏剧学院孙惠柱教授结合四十余年编辑与治学经验,以《跨文化研究如何选题:聚焦与语境》为题,深入探讨学术写作的选题策略,提出在跨文化研究中要深入理解跨文化理论产生的具体语境,避免因语境错位而导致的误读与误导,真正实现学术创新。上海戏剧学院宫宝荣教授以《“拿来主义”与外国戏剧研究》为题,系统阐释了 “拿来主义”在当代外国戏剧研究中的现实意义。他以上海戏剧学院前辈学者余上沅、李健吾为例,提示研究者不能满足于介绍国外理论而缺乏自主思考,而要在广泛选择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吸收与创造性转化,使外国戏剧研究真正服务于中国戏剧话语体系的建构。上海师范大学朱恒夫教授在《关注现实、服务现实》的发言中,强调戏曲研究不应远离当代舞台实践,而应关注当下社会文化需求,体现服务现实的学术担当。他指出,学以致用”是中国人做学问的传统,选题应具有现实针对性,回应时代问题,使传统戏曲研究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下午“青年学者与专家对谈”环节,从全国200余篇投稿中遴选出25篇优秀论文,按照不同研究领域进行分组研讨。在四个分会场中,青年学者围绕不同议题,与专家展开深入交流。第一组由吴靖青研究员主持,孙惠柱教授点评聚焦人工智能、跨媒介和跨文化剧场话题,围绕青年学者孟可王马逸飞、靳冉、高洋论文进行对谈。第二组由黄静枫教授主持,朱恒夫教授、程华平教授分别点评聚焦戏曲和曲学相关研究问题围绕青年学者孟祥笑柯尊斌、李云、杨紫月、公蒗蒗、徐畅、许强、李霖论文进行对话和交流。第三组由计敏研究员主持,胡星亮教授、丁罗男教授分别点评。聚焦中国话剧史研究围绕青年学者许昳婷姚爽、许凌、杨炀、刘桂诚、王前超、臧保云、田亚东、朱一田论文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第四组由秦宏副教授主持,宫宝荣教授点评。主要聚焦外国戏剧理论与创作研究围绕青年学者李婷文孟姝、姚学松、秦丹丹论文进行对谈。专家们对青年学者的论文逐一进行评析,既肯定了选题创新学术潜力和研究价值,也指出概念界定理论运用、文献梳理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提升空间,为青年学者提供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

9月21日上午,丁罗男教授和程华平教授结合自身的治学研究经验与工作坊交流实际,分别围绕“信息茧房与知识壁垒”和“戏曲研究如何展开”等话题与青年学者展开深入交流。丁罗男教授强调学术研究的创新价值“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必须打破“信息茧房”,警惕知识结构的“壁垒化”倾向和思考惰性,同时兼顾对“知识点”和“知识链”的把握,以应对当代知识生产的跨界融合趋势。程华平教授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戏曲研究的新路径,分析如何将史料挖掘和活用,提倡研究者应“问题意识”和创新视角,做到“瞻前而顾后”,鼓励青年学者深耕经典,将理论研究与现实关怀相结合。

本次工作坊增设“《戏剧艺术》编辑部与青年学者交流”环节《戏剧艺术》副主编陈军教授主持,他向与会的青年学者介绍了期刊审稿流程、栏目设置以及《戏剧艺术》期刊的办刊特点和刊物地位,编辑部主任计敏研究员介绍“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专栏”的建设规划一些专栏的来稿要求,提醒青年作者要关注、研究期刊专栏的特色和偏好。责编黄静枫、吴靖青、秦宏等分别就各自负责的栏目从选题、方法、撰写、细节等研究操作层提出具体建议,并对用稿流程、用稿规则和用稿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互动环节,青年学者就自己写作和投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相关问题和疑惑进行了现场提问,《戏剧艺术》编辑部同仁给出了具体回应和建议。

    最后《戏剧艺术》主编杨扬教授进行活动总结,指出本次工作坊不仅是一次学术写作的集中培训,更是一场关于学术规范、研究伦理与期刊使命的深度对话,未来《戏剧艺术》将继续关注和培养青年学者,助力优秀青年学术人才的成长,推动戏剧研究和刊物的高质量发展

文:罗馨儿 图:房开颜 编辑: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