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公布的“中国好创意(第十九届)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我校电影学院电影作曲系师生首次参赛便斩获佳绩,23级钱程锦《星沙残岸》荣获“数字声音景观专项赛(数字音乐组)”国赛二等奖,22级陈双《墨·问》荣获三等奖,黄磊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获奖作品以其在数字声音景观与跨学科艺术中的前沿探索,收获了专业领域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权威赛事,彰显学科实力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China Creative Challenges Contest,简称3C大赛)是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赛项的权威赛事。
它拥有多个“第一”的殊荣:是我国第一个以数字艺术、数字设计、数字创意及数字技术创新领域各专业综合类的大型权威赛事,具有规模大、跨学科、多专业、参与院校多的特点;更是我国第一个将比赛上升到哲学高度的赛事,还是第一个免费为参赛作品提供版权保护与存证的大赛。大赛聚焦数字艺术、跨学科融合与创新创造力 ,评审标准严格、竞争激烈,代表了当前高校数字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准之一。
作为首次参赛的团队,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电影作曲系在国赛舞台上与来自全国数百所高校的优秀作品同场竞技并最终脱颖而出,充分展现了他们在数字声音景观与跨媒介艺术探索上的扎实实力与巨大潜力。

精心筹备,打造艺术佳品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学院与专业的全力支持和师生团队的精心打磨。从主题构思到音乐成型,每一部参赛作品都经过了多轮创作考验:
在平台支撑方面,创作团队依托学院先进的电脑编曲实验室与录音实验室,完成了作品的全流程创作、录制与混缩。
在内容精研方面,师生团队围绕作品主题立意进行了多次深入讨论,反复修改旋律与配器,不断优化音色设计、空间声场与作品表达,确保最终呈现效果兼具艺术感染力与科技含量。
《星沙残岸》 (国赛二等奖)
获奖人:钱程锦 (23级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品融合了电子音乐与民族管弦乐,以宇宙星辰与科学探索为主题。通过空灵合成器、水滴声、传统民乐与恢弘的管弦乐交织,融汇古今中西,如星象流转,从象征人类对宇宙最初的仰望与思索,到古代学者观测天象的智慧积淀,再到寓意科学精神的传承与突破,在孤独与壮阔之间流转,致敬人类探索未知的永恒征程。
技术运用:该作品融合了Ample、三体科技等民乐音源与CSS、Spitfire等高品质管弦乐音源。制作中运用Damage、Engine等工具构建氛围音效,并使用Halls of Fame混响营造宏大空间感。后期通过API THE BOX 2调音台进行Summing,并使用Shadow Hills进行母带处理,呈现了专业且富有层次的效果。
《墨·问》 (国赛三等奖)
获奖人:陈双 (22级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品植根于战国墨家文化,通过交响性的音乐语言与机械轰鸣、高频的电子音色与空灵的人声吟唱等声音元素,将《墨经》中“力,形之所以奋也”的质朴真理具象化,升华墨家“兴天下之利”的宏愿,探索并再现了墨家学派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与哲学思辨。
技术运用:创作者在Logic Pro中运用Omnisphere音源叠加音色以营造天地之间宏伟氛围。作品的一大特色是将齿轮咔哒声采样,通过EQ调整为高低频两种音色作为节奏元素。在混音中,通过精细的EQ调节,平衡了高低频主题材料与管弦乐交响。



厚积薄发,再创辉煌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电影作曲系始终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音乐人才。近年来,电影作曲系师生在各类专业赛事如在“汇创青春”“全国计算机音乐大赛”“IEMC国际电子音乐大赛”等比赛中屡获殊荣,并参与了包括“戛纳国际电影最佳短片”“中国好声音”“我们的歌”等在内的众多知名国内外项目,教学成果丰硕。此次获奖,体现了他们在专业教学与实践创新方面的又一次突破,也为未来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谨向以上获奖师生表示热烈祝贺!期待电影作曲系未来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再创辉煌!
审核:韩永胜
供稿:电影学院电影作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