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
2025.10
十九世纪法国戏剧服饰与表演

讲座现场
2025年10月14日,法兰西喜剧院博物馆-图书馆馆长路易-吉勒·佩罗先生莅临上海戏剧学院,以“十九世纪法国戏剧服饰与表演”为题发表学术演讲。本次讲座由外国戏剧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及戏文系联合主办,宫宝荣教授担任主持及翻译。

佩罗馆长以法兰西喜剧院珍藏的一手档案为基础,从莫里哀时代的戏剧传统出发,系统阐述了十九世纪法国戏剧在服饰与表演艺术领域的重要转型。他指出,十七、十八世纪的舞台服饰尚未形成历史考据意识,演员多穿戴当代时尚服饰登台,珠宝主要用以彰显个人身份与财富。虽然部分首饰会配合剧情需要,但整体仍以视觉美感与社会地位展示为主要诉求。
启蒙主义时期,戏剧家开始追求历史真实感:舞台布景力求贴近时代,服装设计力求复原,体现了艺术家增强观众沉浸感的追求,和演员塑造角色的自觉意识。至十九世纪,观众对舞台表现要求更高。随着考古学发现与历史意识觉醒,舞台考据与写实风格进一步发展,演员开始根据剧情更换服饰与珠宝。只不过,舞台珠宝多采用替代材质制作,皆因真品昂贵易损,然而为了追求真实,其精细制作工艺却与真品毫无二致,实现了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成为营造戏剧幻觉的重要一环。

讲座还结合了这一时期的明星如塔尔玛、拉歇尔、萨拉·伯恩哈特等深入解析了这一历史进程,最后则结合《赵氏孤儿》在法国的传播过程让大家加深了对东方元素在西方舞台上的视觉呈现的了解。

佩罗馆长总结指出,十九世纪法国戏剧服饰的变革不仅是艺术本体的演进,更是社会文化、审美观念与历史意识的深刻映照。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本次讲座凭借大量珍贵的一手档案资料,为国内学界研究法国戏剧物质文化史提供了全新视角,有力推动了中法戏剧学术交流的深度对话。

END
责编 | 蔡燕
供稿 | 申康佳
排版 | 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