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学子惊艳亮相杭州水上实景演出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1-13浏览次数:10

近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27名学子惊艳亮相于杭州水上实景演出,圆满完成了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期间的演出任务。

从接到任务到演出,仅仅十天时间,这群年轻的舞者以惊人的毅力和专业的素养,完成了一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十日·极限倒计时】

与时间赛跑的战斗状态


大型实景演出通常需要数月来筹备,而这次留给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27名学子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天。

带队指导教师肖旻斐回忆道,时间紧迫到不容我们有一丝犹豫,但令人感动的是,同学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畏难,而是立刻进入了战斗状态’”

在学院的排练厅里,那面巨大的镜墙成为了她们最严苛的观众。指尖的延伸、眼神的方向、呼吸的起伏,每一个细节都在镜中被无限放大、反复校准。她们在镜像中彼此观察、校正,形成了无需言语的默契。

【舞台·钢板上的抗争】

在冰冷与湿滑中淬炼平衡

 

西湖上的排练,是一场体力和意志的拉锯战。从午后到凌晨,舞者们不仅要对抗渐深的寒意与疲惫,更要适应晚风、水温与大型机械装置的复杂移动。长时间在冷水中起舞,让膝盖与脚踝承受着持续隐痛,昼夜颠倒的作息更不断消耗着她们的精力。然而,没有一人退缩。同学们彼此扶持,老师则穿梭于排练场与导演组之间,一遍遍核对动线、调试灯光,直至每个细节臻于完美。

对于习惯在专业地胶和木质地板上起舞的芭蕾舞者而言,此次水下钢板舞台是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坚硬钢板缺乏缓冲,每次跳跃落地,冲击力直抵脚踝与膝盖,许多人脚底磨出水泡,脚踝红肿。湿滑的苔藓、弥漫的水汽与没过脚踝的积水,更让每一处看似轻盈的旋转与跳跃,都成为对平衡与控制力的极致考验。夜晚,钢板与水温度骤降,刺骨寒意透过薄薄的舞鞋袭来,她们必须在展现优美舞姿的同时,与脚下的冰冷抗争。幸运的是,大家有一位坚强的后盾——刘建明老师!

足尖鞋遇水即损,每次下水都意味着一双鞋的报废。于是,一场足尖鞋保卫战在后台打响。一台临时购置的烘干机前,她们小心翼翼地将浸湿的舞鞋烘干。那一排排等待复活的舞鞋,无声见证着她们为完美片刻所付出的艰辛,这是她们与困难周旋的见证,更是无数个被汗水与湖水浸透、又被信念与希望烘干的青春缩影。

 

【瞬间·跌倒与屹立】

伤痛背后的不折团魂

 

高强度的排练与演出中,意外不期而至。担任主演之一的2023级舞蹈表演(芭蕾舞)专业的刘芮竹,在完成一组高难度转圈时,因舞台湿滑重重摔落。一阵剧痛从旧伤未愈的脚踝传来,在场所有工作人员的心都揪紧了。然而,那个摔倒的身影没有丝毫迟疑,她以惊人的意志力迅速起身,将所有的疼痛咽下,带着无懈可击的微笑回到了舞台中央,坚持完成了整场演出。直至演出结束,强撑的坚强才瞬间瓦解——她已无法站立,由同学背负着回到后台。

面对老师的关切,她眼中含泪却格外坚定,我可以,请让我继续,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影响整个团队,就算是打封闭针也不能影响之后的演出

在随后的演出中,无人能从她舒展的舞姿和饱满的情绪中窥见半分伤痛。只有谢幕后肿得老高的脚踝,无声诉说着每一份完美背后所承载的艰辛与坚持。这份隐忍与担当,深深感染了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另一位同学动情地说,看到她在台上那么坚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做到最好。我们跳的不是自己的角色,而是整个集体的荣誉和信念。

 

【铸就·湖光中的盛放】

以坚韧为笔书写青春华章

 

113日晚,西湖为台,夜色为幕。当熟悉的音乐穿透湖面,震彻心扉,这群年轻的舞者将十日淬炼的汗水与信念,悉数倾注于足尖。千锤百炼的肌肉记忆在湖光山色中被唤醒,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与灵魂。尽管脚下是冰冷湿滑的钢制舞台,她们的脸上却始终绽放着从容的笑容,每一步都稳如磐石。

演出圆满落幕,掌声与惊叹声经久不息。总导演、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感动地说,从这些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舞蹈未来的希望。她们用行动证明了,最打动人心的艺术,必然源于最纯粹的热爱和最坚韧的付出。

肖旻斐老师激动地表示,这些学生不仅仅是舞者,更是战士,为她们感到无比骄傲!

从方寸之间的排练厅,走向烟波浩渺的西湖,冰冷湿滑的钢板最后成为了光芒四射的舞台,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学子们用专业诠释了艺术的真谛,用坚韧跨越了极限的沟壑,用团魂书写了青春的华章。她们不仅舞动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更以行动铭刻了一段关于责任、成长与梦想的动人诗篇。

她们,就是西湖上最美丽的风景。(供稿:舞蹈学院  编辑:榕树)